记者从2月1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最高法院“向执行难全面宣战”开放日活动上获悉,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以来,截至目前,共纳入失信人673万例,全国法院共限制615万人次购买机票、222万人购买动车、高铁票,联合惩戒已显成效。数据显示,2016年,全国各级法院执行案件收案529.2万件,执结507.9万件,同比分别上升27.2%和33.1%。
在开放日活动现场,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介绍称,为了应对当事人规避抗拒执行、转移隐匿财产等执行过程中的难题,2013年,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进一步规范,建立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,也就是“黑名单”制度。
2014年1月,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中央文明办等八部门共同签署了《“构建诚信、惩戒失信”合作备忘录》,开始对失信人实施联合惩戒,拉开了第一轮联合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序幕。
为进一步扩大联合惩戒范围,2016年1月,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发改委等44家单位签署了《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》,实现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多层面限制。截至目前,限制失信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7.1万人。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、办理信用卡55万余笔,涉及资金达到69.7亿元。
2016年12月,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、中航信、中铁总联手,将当事人的身份证与其他证照绑定,彻底限制其通过各类身份证照来购买机票和火车票。
记者了解到,最高人民法院还将一些特殊主体纳入失信名单,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、基层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党代表等。其中,部分人员因失信受到开除、撤职、降级等处分,有关资格受到影响,被取消招录、晋升或被罢免。
孟祥表示,联合惩戒措施的采取,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,有近百万“老赖”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。
(责任编辑:田子能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