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主题:致良知与诚信建设(上半场) 论坛时间:2016年10月29日14:30 论坛地点:世纪颐和大酒店 主持人:钱明 出席人员:钱明 汪建初 蒋志伦 海村惟一 大卫·巴拓识 徐晓光 朱人求 潘麟 李帆 刘金才 胡发贵 李文堂 海村惟一:大家好,今天我想把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提出来,就是阳明心学超越时空传播到汉子文化学里面去,被传播的一方有一种土壤和语境,这是我的想法,我主要讲日本的问题,日本方面有一个文化语境的问题,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,以心传心的语境造成了日本语,以心传心就是接受文化、心学是如何进行的。谈一下孔子的和为贵及古典,604年的时候王太子向隋朝派了一个学者,有一个宪法十七条,第一条就是以和为贵,其中第九条是事仪性、第十条有点接近孟子的学说。日本第一次融合大陆的文化提出这些条款,之后,在日本大和时代,有大批的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,一般说二十次多一点,当时有个官员是对儒教是非常出色的,立体忠君的思想是宪法十七条在儒教方面的进化,随着进化,遣唐使终止后,中国进入宋代,日本出现以心传心的语境。江户时代是中国明清交接时间,儒学发展很快,又重新回到了孔子的礼、和为贵,这个出现江户中期的一个学者,他的兴趣里面还有宗教方面的想法,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挂上宗教的色彩,这里面把天人合一演变成一个连接,不是完全合一,之后出现了一个农民,从大学里面找到了一元融合,在很多的思想里面,儒教、道教、佛教,把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。天人合一的合完全成为一个一,江户时代在日本里面通过链接的方式链接在一起,这是日本对中国文学的一个方式、语境或途径,通过链接试的从一个乡村教师变为一个圣人,从一个农民变为一个圣人,中国古典与日本文化链接成功的一个因素。境由心生、国有勤彩,境由心生就是要有理想。谢谢大家。 主持人:海村教授的报告有两方面的,江户和明主时代是文本的交流,现在除了文本的交流,还可以口口交流,文章本身的内容来看,一个心学在朝鲜和越南的展开,越南的展开是一个盲点,文章最后的一个观点都是值得探讨的,汉子文化圈和新汉子文化圈两个概念,如果有时间可以进一步的阐释,下面由厦门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朱人求发言:“阳明心学中诚信思想的几点思考”。 朱人求:谢谢大家,我提交了两篇论文,第一篇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个,后来又写了一个发言提纲,我想讨论的是阳明是朱子学的最大的、最成功的挑战则,阳明是革心,朱子是隔我自知,是为学的起点,是为道的起点,隔我自知就是一个问题,只是两个不同的侧面,自知再革我是先后的关系,隔我是外物,自知是自我而已,是隔整个,是过程的两个方面,自知是内心无所不知。总体来说,是自知,达到贯通才是自知,隔我在逻辑上有个先后,通过革我而自知,革我更重要的是人情故事,怎么为人处世,物是待物的意思,明就是明明德,就是仁,是一种功夫伦,是一种道德,革我要读不同的书,通过读书的方式革我,半年读书半年静坐,革我自知是诚意之本,一旦革我之后,就是圣人,没有觉悟的话就是凡夫俗子,革我自知是朱子理学的起点和归宿。阳明自知就是致良知,是其全部结晶,我认为良知就是本体和境界的含义,就是本心,是先天的。致还有就是一种行动,落实到个体,落实到每个生命的个体,良知是真诚,指向的是社会民间,阳明还认为诚意就是行天理,早期对大学的认知就是诚意,阳明对诚意功夫的重视,更重要的是,诚意的要求是知行合一。诚意的落实从本体功夫认知境界的统一上面,诚意是行动的开始,阳明认为要知行合一,从某一方面,朱子和阳明的思想是统一的。 主持人:谢谢,朱教授提出的诚意说是阳明的,诚既是本体又是功夫,也是知行的统一,诚信说,我补充一点,日本的阳明学说在后期有一个重要的代表说,提出来阳明学就是一个诚字。谢谢朱教授。下面由德国奥登堡大学学者大卫·巴拓识发言。 大卫·巴拓识:各位下午好,我的演讲的是英文的, 主持人:德国是哲学的故乡,德国有这么多学者研究阳明学,说明阳明学是可以跟世界一流的学说对话的。下面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李帆发言:李绂与陆王心学。 李帆:各位下午好,我提交的是李绂与陆王心学,理学的发展在清代时最薄弱的时间,在清代也没有大的空间,清代理学和宋明相比发展的不是很大,晚清的理学由于西学的进入还是有所发展的,在清代学者中,李绂是比较著名的,李绂在官场上不如意,由于为官清正,奉阳明学为自己的尊崇,到晚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主要学术上,其学术地位的建立主要在晚年退尊陆王心学,推行清代建立陆王学统,其特色是从一个侧面对其阐发,对朱子之学有很大不满,陆王治学倡导躬行实践,不躬行实践是没有资格讨论王学的,注重心得与躬行实践结合,进一步发张了阳明的心学,明末清初王学对心学的影响很大,其崇尚躬行实践是继承了他们的,其主要批评读书讲论的风气,李绂认为造心二字否定了来源,对阳明心学在文献上有一定贡献,其主张建立陆王学统,王学由于很多学者攻击,王学的学者一直向建立陆王学统,其编制了陆子学,其写了朱子学定论,晚年朱陆相同,进一步完善王明明朱子学,其补充了王阳明的学说,另一方面完善了王阳明学说,这边文章实际上在朱陆之间还是偏袒陆的,其始终不忘为心学正统的使命,其对陆王之学作出了很多贡献,到晚清,更是比较大的复兴,后人对其评价也非常之高。 主持人:在清代中期,确实比较空白,中断以后很难叙述心学的发展。谢谢李教授。现在还有三十分钟时间,可以给嘉宾互动,也可以给刚才发言的各位提问。 曹教授:我发下言,我的文章在下册第一页,中国向外输出中国的文化,怎么和他们融合交流沟通,阳明文化的输出时一个非常重要的,我提出阳明心学都是提倡人性解放,是相通的,在今天的社会里也希望能够发扬。 主持人:计先生发一下言。 计:我是搞王阳明法术研究的,前不久在日本发现新的王阳明的诗卷,发现后,被一个香港的老板千万拍下来了,前不久我们去日本的时候王阳明写给罗正按得书信,很重要,贵阳阳明祠的碑刻就是这个内容,两个都是真的,这一卷在上个月,北京的旷世拍卖公司出现了,底价是500到600万元,我们想600到800万拿下,拍的那天打电话,我说是可以的,拍卖公司也打我电话,我把我编的书提供给他们,结果,被上海一个厂家2500万拍下,这个提供给拍卖公司的是台湾的一个著名学者,从89年开始,全国各地跑,96年编了王阳明发书集,有关修文相关碑刻都是他们要求我提供,所以基本上都是我提供的,大家从不同的层面探讨王阳明先生。 主持人:谢谢计先生。 陈先生:我是马来西亚,我今天谈的是一个首轮隔物问题,我们认为付托的物是缘起缘灭,与缘起缘灭来讲,人还是好人,从易经来讲,革物方式不同,但是人是有一个灵敏之心,首轮提出的致良知,但是看他革物的故事讲,好像没有革成,但是都是认为人是有良知的,王阳明在后来革上是否成功没有记录到,人有个善良的人,有个灵敏之心,有个德行,在隔物上没有下功夫,怎么样培养有个敬畏之心,没有敬畏之心,是否会逆行道德,我有一个猜想,其实对于革物应该是有所成的。 主持人:刘金才教授讲一下吧。 刘教授:诚信问题和就是躬行实践的问题,在躬行实践中,诚信是其一个核心,李老师刚才也讲到这个问题。我认为学理要研究,第二个是关于躬行实践方面,我建议讨论的时候对实践的问题更强调一下。 主持人:剩下12分钟提供给在座的各位提问。 恭先生:今天是阳明学的会议,我说一下阳明学的发展如果没有阳明后学的推动,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,我主要说阳明后学的发张,三个地点是浙江、江西,贵州,贵州起步比较早,江西起步比较晚,江西阳明后学重在吉安地区,很大一部分学者也在这个地方,我希望进一步推动后学的发展,推动三省联动。 钟先生:我补充一点,我也是做阳明后学,我们现在在做一些相对细致化的工作,我也是梳理了周学礼易,理学中的一些理念,是否能做出新的梳理是我们现在关注的。 姚先生:海教授,请问一下日本的阳明学研究与中国大陆的阳明学研究有什么不同? 海教授:我认为日本对阳明学研究最好的是井上泽次郎及其学生,中岗藤树在很多能够接受的里面选择一个孝,从孝字研究,新和旧的界限在西学东进的时候,之前汉子是一元化的,同时从文化说是中华古典为主,新的汉子文化圈汉字产生一种东西,冲突而分天下的局面,新的汉字文化圈和字母文化圈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,东方哲学和心学,德国哲学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,造就一个和字母文化圈有一个平等的对话。中华古典定天下,之后就是中西冲突论以后分天下。 朱教授:阳明隔物早期的失败开启了后来的四个方面,理不是外在的,而且一般人是达不到的,隔物更重视的不是隔物而是自知,虽然失败了,但是开启了四个方向,这四个方向为后来开通了一个相通性,他讲的隔物都是从心上面来说的。无心就是明明德,就是仁,功夫的路径和最后达到的层面是一致的,我一直是做朱子学,我想推动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对话。 支持人:谢谢四位的发言和互动。上半场就到这里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